非瘘管性肛周脓肿主要包括肛旁皮内脓肿、肛旁皮下脓肿、直肠黏膜下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和直肠后间隙脓肿等5类。治疗要点是选择合理的切口,进行肛内、外的充分引流,根据感染特点适当应用抗生素。
一、肛旁皮内脓肿
肛旁皮内脓肿是非肛腺性的,与其他部位皮肤的脓肿基本相同,主要是由皮肤的毛囊腺或皮脂腺感染所致。未化脓前用碘酊外涂即可治愈。较大者予热敷或热水坐浴,促使化脓。成脓者摘去脓头,或用牙签蘸少许石炭酸烧灼即可。治疗方法较多,治疗相对简单。
二、肛旁皮下脓肿
非瘦管性肛旁皮下脓肿多是由皮内脓肿发展而来,只是较肛旁皮内脓肿范围大,疼痛明显。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引流术,一般治疗同肛旁皮内脓肿。形成肛瘘的肛旁皮下脓肿称为瘘管性肛旁皮下脓肿,是由肛腺感染所致。
三、直肠黏膜下脓肿
直肠下段猫膜下脓肿,多是由于痔核注射yao 物或插yao 不当所致,一般不会引起肛瘘。临床也有由于注射yao 物过深,肠壁破溃,造成盆腔脓肿的病例,此治疗相对复杂,应该有足够的警惕。直肠教膜下脓肿的治疗以保守疗法为主,应用大剂量的有效抗生意效果良好。目前主要采用头孢曲松、甲硝陛唑合静脉滴注,或喹诺酮类yao 物静脉滴注等。也可直接切开或挂线。若延误治疗,临床常形成内口瘘,但很少有涉及其他肛周间隙的,治疗相对简单。
四、骨盆直肠间隙脓肿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主要的原因是腹腔内的感染及盆腔脏器的感染,虽然有许多参考书认为,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相同的原因,但这显然不是主要的。也就是说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绝大部分不是因肛腺感染引起的。骨盆直肠间隙脓肿早期常有延误诊断,因为早期患者仅有直肠的重坠感,或排便时肛管不适,重者有大便频或排便不尽感,小便不畅。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一经确诊,须及时引流。引流的途径有二:一是通过直肠壁引流人直肠腔内;另一是通过皮肤引流至体外。现代医学认为,后者较好,因为内引流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经常存在一定的压力,使引流不畅,同时脓腔内经常遭受到粪便的污染,可能延长引流时间,故不可取。运用肛外引流,手术的成功率也仅在50%左右,另一半则形成肛瘘,有人归咎其原因是不容易找到内口。笔者的实践表明,该类脓肿的大部分病因如上所述,当然不容易找到内口,因为大部分没有内口。难以治愈的原因是引流不畅,一个位置较高的脓肿,很难用一个经过肛门括约肌引流口能够解决问题。笔者倡导的多口引流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如对口引流术。
五、直肠后间隙脓肿
直肠后间隙与骨盆宣肠间隙基本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只是被直肠侧韧带隔开,故直肠后间隙脓肿与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相似,一般不是肛腺感染所致,除手术感染的原因外,也应考虑到骶尾骨结核、骶前囊肿的可能。该类脓肿临床较少见。治疗有两条途径,即肛内引流或体外引流,以后者较好。由该类脓肿治疗不当形成的肛瘘有其特殊性,临床治疗困难,且经常复发。笔者临床发现,该种类型的肛周脓肿是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或脓肿复发的主要原因。